杜如晦倒是显得饶有兴趣了起来,扭头对着孙思邈询问
“孙太医,若是因毒而死,即便历经千年依然可知”
孙思邈捏了捏胡子显得有点为难,一时间也是既喜且忧。
喜的是从目前来看,后世医学蓬勃发展,分门别类划科无比详尽,就连药之毒理都可单成一项学说。
忧的自然便是这医道之研学同样也称得上浩瀚,不知等辞世时,能丈量出医海几何
至于杜如晦的问题反倒是简单
“那是自然,毕竟毒可透肌骨,方可夺人性命。”
“就如人被烧亡被溺毙被绞杀,皆可从骸骨鉴之,因毒而死自是一样。”
仵作的鉴尸之法对孙思邈来说也并不陌生,当即便简单与杜如晦介绍了因毒而死之人最直白的特征。
“至于这李显之死”
孙思邈沉吟了一下道
“从春秋至今,能使人暴死之毒,食后皆需受蚀骨之痛,天子若食之,不消片刻便可知。”
在孙思邈的补充说明下杜如晦也明白过来,若是这李显真被毒杀,那吃下毒药的第一时间就会察觉身体剧痛难忍,只需召见太医便可知晓中毒,那么后面的事就绝不是能简单掩盖过去的。
但说来说去其实还是太过麻烦,杜如晦从心底倒是比较赞同后世对李显的评价
跟个傻子似的
毕竟即使是司马衷都有“此嵇侍中血,勿去也”。
这李显前面联武家勉强解释为固天子之威,但后面对武三思的一味放纵以及对妻女的骄纵,已经称得是昏了头了,这种情况下都想当武则天第二的韦后与安乐公主,确实没有毒杀李显的必要。
李世民对这些都没兴趣,直指问题核心道
“毒杀与否,皆不碍李显之死。“
怎么死的,不重要;死后如何,很重要。
长孙无忌立刻跳出来赞同道
“韦氏宜革唐命宵小蠹虫之辈也敢逞威,丝毫不念武三思如何引颈就戮。“
“依臣来看,此乃彼辈灭身求死之行,我唐尚且有昌命,定能让此等祸患知晓,何为知进不知却的螳臂当车”
杜如晦心里撇撇嘴,这还用你说毕竟那李隆基怎么看都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。
不过他不是长孙无忌说不出这么肉麻的话,而是基于实际情况分析
“若图武后旧事,最宜者当属太平公主,关韦后安乐公主之辈何干”
事到如今甘露殿的众人也都看出来了,这武则天一倒,再摊上个如李显的昏懦天子,余下的公主皇后皆思天后旧事也。
而如今李显崩殂,韦后和安乐公主反倒失去了最大靠山,既然重现天后旧事的机会已近在眼前,那谁说武周就不能复国号呢
这一刻杜如晦看着李隆基有条不紊的联络禁军,心中却忽然想起来彼时陛下还是秦王时的那段平天下的岁月。
李唐平定还不到百年,这些争权夺利的庸丑之辈便已经忘了,大唐江山乃是秦王殿下以手中弓刀一寸寸打下来的。
麾下若无效死命之兵马,何以称天子
在李显的时代,太平公主虽然不显山露水,但从来没有人敢忽视这尊大佛。
毕竟若论身份,这位是高宗和女帝的亲闺女,论权力,在李显登基后进“镇国太平公主”封号,实封五千户,享开府之权。
写作公主,实际上已经是一方诸侯王了。
而且在武周时期太平公主不管愿不愿意,都经受了亲妈的言传身教同样善权术,对中宗时代几个主要女人的关系,史书是这么记载
“韦后、上官昭容皆以智谋不及公主,甚惮之”
所以李隆基的入场相当清醒,他认识到自己并没有能力将这些太后公主全都扫除,那就干脆入局借力打力,毕竟双方在神龙政变当中合作的不错么不是